商業(yè)栽培—中華獼猴桃主栽品種
1、Hort 16A
(1)品種來源
“Hort 16A”(ZESPRITMGOLD)源自于20世紀70年代新西蘭的科學和工業(yè)部(后為Hort Research)開始的獼猴桃選育計劃的引種原始種質資源。1987年10月,Mark McNeilage 在新西蘭的Kumeu果園進行雜交試驗,親本為中華獼猴桃“CK-01”(Don Mckenzie于1997年從北京植物園引入的實生后代)和中華獼猴桃“CK-15”[Ron Davison和Michael lay Yee于1981年從中國廣西(桂林)植物所引入的實生后代]。1988年,在Hort Research所屬Te Puke研究中心種植了600株這個雜交組合 F1代群體。1991年,Russel Lowe和Hinga Marsh從中篩選出“Hort 16A”優(yōu)株,并在1995年前進行了小規(guī)模的試驗種植。在初期試驗中,該品系的產(chǎn)量、果實大小和感官特征均表現(xiàn)出優(yōu)越的性狀。1995年,Hort Research以“Earligold”的名稱申請品種權,并獲得批準號(批準號“1056”),這個品種名后又被改為“Hort 16A”。
1996年,開始大面積種植“Hort 16A”,1998年在日本首次大量試銷成功,現(xiàn)已在國際市場上以“ZESPRITM GOLD”品牌銷售,新西蘭Zespri公司擁有這個品種的獨家經(jīng)銷權。隨后,新西蘭在本國大量發(fā)展的同時,還在意大利、美國和日本進行了授權種植(新西蘭Zespri公司,2001)。
(2)品種特性
“Hort 16A”為二倍體,果實為長卵圓形,果喙端尖、具喙,果實中等大小,單果重80~140g,若使用生物促進劑BenifitcPZ,大果比例增加。軟熟果肉黃色至金黃色,味甜具芳香,肉質細嫩,風味濃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9%,干物質含量17%~20%,果實硬度1.2~1.4kg/cm2。果實貯藏性中等,冷藏(0±0.5)℃條件下可貯藏12~16周,在20℃時,果實貨架壽命約3~10d。果實食用硬度在1.0~1.5kg,風味明顯有別于“海沃德”。最佳的貯藏溫度應在(1.5±0.5)℃,以減少冷藏損傷及腐爛(Patterson et al.,2003)。
該品種樹勢旺,初生枝和次生枝都很旺盛,萌芽率高達91.6%,成枝率100%,果枝率95%~100%,極易形成花芽,結果母蔓上自基部第2~22節(jié)均能形成結果枝,花單生,以短果枝(5~10cm)結果為主,并具較強的連續(xù)結果能力。坐果率可達90%以上,果實生產(chǎn)率高。在新西蘭,種植者在使用生物促進劑BenifitcPZ的情況下,每公頃的產(chǎn)量可達30~36t(1萬~1.2萬箱)。
在新西蘭,該品種于8月14日(北半球2月12日-18日)現(xiàn)蕾,10月11日(北半球4月18日-26日)開花,萌芽和開花比“海沃德”約早一個月,當果肉色度角(h)降至103°或以下時采收,此時果肉硬度為4~5kg或稍低,干物質在18%~21%,可溶性固形物大于10%。
該品種適宜大棚架栽培,株行距為(3.0~3.5)m×(3.0~4.0)m,冬季重度回縮修剪,更新復壯,選留當年粗壯的春梢作結果母蔓。夏季需加強修剪,保證果園光照。新西蘭采用條狀雄株種植系統(tǒng),雌雄比例1:1,雄株間隔5~6m。
2、臍紅
(1)品種來源
“臍紅”是由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站、寶雞市陳倉區(qū)桑果工作站、眉縣園藝工作站和岐山縣獼猴桃開發(fā)中心4個單位,于2002年在石溪鎮(zhèn)黨家堡村九組藺多卯獼猴桃示范園中發(fā)現(xiàn)的1棵變異優(yōu)株。2003-2005年,經(jīng)多點觀察研究,其遺傳性狀穩(wěn)定、生長發(fā)育和經(jīng)濟性狀表現(xiàn)突出,初步認為該株屬于紅肉型中華獼猴桃新優(yōu)系。2006-2011年,分別在陳倉、岐山、眉縣等地對此進行了多點區(qū)域試驗。經(jīng)過對該優(yōu)株系10年的田間試驗觀察和連續(xù)6年的多點生產(chǎn)區(qū)域試驗,于2011年8月26日被審通過,定名為“臍紅”,2012年1月通過陜西省果樹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證書編號為:陜果品審字NO:050-M09-2012。
(2)品種特性
“臍紅”根系中側根發(fā)達,主根不明顯,初生根近似肉質,根皮率在30%~50%之間。樹勢強健,一年生枝略顯綠褐色,較硬,被灰白色絨毛,具稀疏長橢圓形皮孔,芽體飽滿,芽距5.9cm;葉片大,半革質,闊心脈明顯突起,密被白色長絨毛,基部心臟形,葉緣鋸齒明顯,葉柄平均長度10.54cm;花白色,單生或呈三花聚傘花序,花瓣多5枚,偶有6枚,花冠直徑5~5.5cm,雌蕊32~39枚,雄蕊退化,無授粉能力。
“臍紅”果實近圓柱形,平均縱徑5.83cm,橫徑4.95cm,平均單果重97.7g。果個大于“紅陽”,大小整齊一致,果頂萼凹處有明顯臍狀凸起,果皮軍綠色,果面光凈。軟熟后果肉為黃或黃綠色,果心周圍呈鮮艷放射狀紅色,質細多汗,風味香甜爽口。含可溶性固形物19.9%,含總糖12.56%,總酸1.14%,維生素C含量188.1mg/100g。在陜西產(chǎn)區(qū)成熟期為9月下旬。果實后熟期22~32d,室內(nèi)常溫下存放30d左右,在(0±0.5)℃貯藏條件下,可存放180d左右。
該品種1年生枝萌芽率83.6%~89.3%,成枝率87.5%~94.8%,結果枝率91.2%~96.5%。其中,長果枝占71.6%,中果枝占20.3%,短果枝占8.1%。一般結果枝從基部第2~3節(jié)開始著果,每個結果枝著生1~5個雌花序。
陜西地區(qū),“臍紅”2月中下旬傷流開始,3月下旬萌芽,4月初展葉現(xiàn)勒,4月下旬開花,開花10d后開始坐果,5月中旬幼果形成,9月中旬果實成熟,果實生長期為150d左右,11月中下旬開始落葉,隨后進入休眠期。
該品種具有適應性廣、長勢旺、結果早、易豐產(chǎn)、品質好、好管理等特點和優(yōu)勢。冬季修剪宜采用“多芽少枝”修剪技術修剪。在冬季氣溫不低于-13℃,無霜期200d以上,具有排灌條件的輕壤、中壤及沙壤土質,土層在1m以上,土壤PH值為6.5~7.5之間,有機質含量在1%左右,年降雨量500~900mm的地區(qū)均適宜栽植。為了穩(wěn)定樹勢,確保鮮果品質,宜將產(chǎn)量控制在2000kg左右為好。
3、金桃
(1)品種來源
“金桃”是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于1981年在江西武寧縣發(fā)現(xiàn)的野生“中華獼猴桃”優(yōu)良株系“武植81-1”中選出的變異單系(編號“C6”),在國內(nèi)多年試驗表現(xiàn)高產(chǎn)、耐貯、品質優(yōu),并于1997-2000年在意大利、希臘和法國進行品種區(qū)試,綜合性狀優(yōu)良,2001年在歐盟申請品種權(品種名“Jintao”,“金桃”),2008年獲得批準,保護期至2028年12月31日;并在美國、日本、新西蘭、南非、以色列、巴西、韓國等申請品種權保護或品種專利?!敖鹛摇庇?001年以品種繁殖權有償使用方式授權意大利Kiwigold公司進行商業(yè)化繁殖及栽培。多年來,通過國內(nèi)外栽培,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綜合商品性狀,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外廣泛栽培的黃肉獼猴桃新品種。該品種2005年12月通過國家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金桃”,良種編號“國S-SV-AC-018-2005”。
(2)品種特性
“金桃”為四倍體,果實長圓柱形,大小均勻,平均果重90g,最大果重160g,果皮黃褐色,皮厚約50μm,成熟時果面光潔無毛,果喙端稍凸,外觀漂亮。采收時,果肉為黃綠色,隨著后熟轉為金黃色,果心小而軟。果肉質地脆,多汁,酸甜適中。果實含可溶性固形物15.0%~18.0%,總糖7.8%~9.71%,有機酸1.19%~1.69%,維生素C含量1800~2460mg/kg,品質上等。果實耐貯藏,采收后熟需要25d,而且貯藏中維生素C損失少。1992年的貯藏試驗表明,當田間溫度為31℃(9月18)采收果實后,放置在室溫條件下(13~22℃)貯藏1個月以及冷藏(4℃)4個月后,商品果率分別達到100%和94%。在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及南美洲的智利等國栽培,其商品性能更佳。
該品種樹勢中庸,枝條萌發(fā)力強,萌芽率約53.6,成枝率92.0%,果枝率66.57%~95%,花多為單生,著生在結果枝基部的第1~7節(jié)上,以短果枝和中果枝結果為主,平均每果枝結果8個,坐果率高達95%。該品種結果早,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在正常管理下,嫁接后第二年開始掛果,到第5年進入盛果期,單產(chǎn)45~60t/hm2?!敖鹛摇痹谥袊戏绞》荼憩F(xiàn)出耐熱,而在海拔800~1000m的地方表現(xiàn)更好,如皮增厚,可溶性固形物、糖分及維生素C含量增加,貯藏性能和風味更佳,觀察結果表明果皮可增厚到72μ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21.5%,維生素C含量達1970mg/kg。
在湖北武漢,“金桃”3月上、中旬萌芽,4月下旬至5月初開花,9月中、下旬果實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12月落葉。
“金桃”適宜在海拔400~1200m的丘陵、山地種植,宜在坡度為10°~15°的丘陵、山地建園。架式以大棚架或“T”形棚架為宜,意大利有“T”形架和大棚架,近年采用GDC(高低兩層架形)架式高密度種植,表現(xiàn)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品質優(yōu)。冬季修剪宜采用“多芽少枝”修剪技術修剪,冬季重度修剪,及時更新復壯。保持土壤濕潤,忌忽干忽濕,以防裂果。授粉品種“磨山4號”,雌雄株比例為(5~8):1,種植密度每公頃為840株。
4、紅陽
(1)品種來源
“紅陽”原名“蒼獼1-3”,“龍崗紅”,“龍山紅”,是四川省自然資源研究所和蒼溪縣農(nóng)業(yè)局從自然實生群體后代選出的優(yōu)良品種。1982年收集野生獼猴桃種子播種;1984年從實生苗中選出3213株壯苗于當年晚秋建立育種圃;1986年有921株開始結果,并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三株果實的中軸附近子房為紅色;1987年將這三株分別高接30株觀察鑒定,經(jīng)三年觀察,發(fā)現(xiàn)紅色穩(wěn)定;1990年從這些高接的無性系中復選出一株果實較大,單果重70~80g,果肉黃綠色,果心鮮紅色,品質優(yōu)良的株系,編號為“紅太陽一號”;1992年以后對其開展多點區(qū)域試驗,于1995年經(jīng)過專家現(xiàn)場驗收,于1997年通過四川省農(nóng)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為“紅陽”。
(2)品種特性
“紅陽”為二倍體,果實長圓柱形兼倒卵形,中等偏小,縱徑4.2cm,橫徑4.0cm,平均單果重68.8~92.5g,果喙端凹,果皮綠色或綠褐色,茸毛柔軟易脫落,皮薄。果肉黃綠色,果心白色,子房鮮紅色,沿果心呈放射狀紅色條紋,果實橫切面呈紅、黃、綠相間的圖案,具有特殊的刺激食欲和佐餐價值。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0%~19.5%,總糖8.97%~13.45%,有機酸0.11%~0.49%,鮮果肉中維生素C含量為1358~2500mg/kg,肉質細嫩,口感鮮美有香味。果實較耐貯藏,采后10~15d后熟。
植株樹勢較弱,萌芽率高,為85%,成枝率較弱,單花為主,結果枝多發(fā)生在結果母枝的第1~10節(jié),果實著生在結果枝的第1~5節(jié),每果枝結果1~4個,最多5個,平均1.06個,以短于20cm長的短果枝結果為主,占90%。成花容易,坐果率高,在授粉充足的情況下,可達90%以上,早產(chǎn)豐產(chǎn)性強,定植后第一年30%以上的植株就能開花結果,第二年全部結果,第四年進入盛產(chǎn)期,單產(chǎn)可達15t/hm2以上。
但該品種不抗夏季高溫干旱,特別是果肉紅色,易受夏季溫度和濕度的影響,在夏季高溫(7-8月月平均氣溫超過27℃時)和干旱年份,果肉紅色減退,甚至消失。該品種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易感病,且樹體抗藥性較差。該品種適宜在冷涼氣候、濕度較大的中低海拔區(qū)域栽培,要求年均氣溫13~16℃夏季7-8月月平均氣溫在27℃以下,年降水量1000~1500mm,土壤要求偏酸性。適宜“T”形小棚架,適當加大種植密度,株行距以(2~2.5)m×(3~3.5)m為宜。由于抗藥性較弱,所以在防治病蟲害時應慎重使用農(nóng)藥,避免遭受藥害。冬季修剪宜采用“多芽少枝”修剪技術修剪,同時強調中短剪結合,及時復壯。
在四川蒼獼地區(qū),3月上旬初萌芽,4月下旬開花,9月初果實成熟,11月上旬開始落葉。
5、金艷
(1)品種來源
“金艷”是1984年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利用獼猴桃種質資源圃栽培的毛花獼猴桃和中華獼猴桃進行種間雜交選育而成。其母本是毛花獼猴桃,以混合的中華獼猴桃花粉添加限量的母本花粉作父本進行雜交,得到雜交果實,種子播種得到雜交F1代群體,從F1代群體中篩選出優(yōu)良單株“M3”、后經(jīng)評價鑒定和品種比較、區(qū)域試驗等選育而成?!敖?nbsp; 艷”品種于2008年獲得中國植物新品種權,品種權“CNA20070118.5”,2010年通過國家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優(yōu)良新品種,編號“國S-SV-AE-019-2010”。該品種于2007年通過授權商業(yè)化推廣栽培,已在四川成都地區(qū)廣泛栽培生產(chǎn),是世界上首個由種間雜交選育并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栽培的獼猴桃新品種。
(2)品種特性
“金艷”為四倍體,果實長圓柱形,果頂微凹,果蒂平,果大而均勻,平均果重101~110g,最大果重175g。果皮黃褐色,密生短茸毛,果皮厚,果點細密,紅褐色,果肉黃色,質細多汁,味香甜,維生素C含量1055mg/kg,總酸0.86%,總糖8.55%,可溶性固形物14.2%~16.0%,最高達19.8%,果實硬度大(18~20.9kg/cm2)耐貯性好,在武漢常溫下果實后熟需要42天,且果實軟熟后的貨架期長,常溫下可放15~20d,低溫下(0~2℃)貯藏4~5個月,硬果在低溫(2℃左右)貯藏6~8個月,常溫下貯藏3個月,好果率仍有90%,果實的綜合商品性能佳。
該品種樹勢生長旺,枝條粗壯。萌芽率53%~67%,成枝率95%以上,果枝率100%,花瓣5枚,基部分離,乳白色,花冠直徑5.5cm,柱頭直立,32~35枚,花藥56~60枚,雄蕊退化,花為聚傘花序,花著生在1~6節(jié),以3花為主,3花占63%,2花占15%,單花占21%,少數(shù)4花,結果母枝長22~27cm。
“金艷”結果早,嫁接苗定植第2年開始掛果,在高標準建園的情況下,第3年可達到單產(chǎn)15t/hm2,第4年進入盛果期,單產(chǎn)可達37.5 t/hm2。
在湖北武漢,“金艷”2月下旬樹液開始流動,3月上旬萌芽,3月底至4月初新梢開始生長,始花期4月26日左右,終花期5月7日,花期持續(xù)12d,10月底至11月上旬果實成熟,果實生育期為200d左右,比一般品種長2個月。
該品種適宜在海拔400~1000m的丘陵、山地種植,宜在坡度為10~15的丘陵、山地建園。架式以大棚架或“T”形棚架為宜,培養(yǎng)為“一干兩蔓多側蔓”標準樹形,因花為聚傘花序,花量大,花期需加強疏蕾,開花前疏除所有側花蕾,保留正常主花蕾,坐果后及早疏果。冬季修剪宜采用“多芽少枝”修剪技術修剪,冬季對弱結果母枝需及時回縮更新復壯。授粉品種“磨山4號”,雌雄株比例(5~8):1,種植密度每公頃840株。此外,在花期遇陰雨天氣時,注意加強花腐病的預防和治療。
6、華優(yōu)
(1)品種來源
“華優(yōu)”是陜西省周至縣馬召鎮(zhèn)群興九組居民賀炳榮聯(lián)合陜西省農(nóng)村科技開發(fā)中心等多家單位選育而成,賀炳榮等人于1996年從獼猴桃酒廠購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混合實生種子,并于當年播種獲得1.2萬株實生苗,從中選育出的優(yōu)良株系,經(jīng)與陜西省農(nóng)村科技開發(fā)中心、周至獼猴桃試驗站、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育種與生物技術實驗室等單位共同復選、子代鑒定及區(qū)域試驗等,于2007年1月通過陜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審定號為“021-M05-2006”。
(2)品種特性
“華優(yōu)”果實橢圓形,單果重80.0~110.0g,果皮褐色或黃褐色,絨毛稀少、細??;果皮較厚,較難剝離,果心細,柱狀,乳白色;果肉黃色或黃綠色,肉質細,汁液多,香氣濃,風味甜,品質好;果實含可溶性固形物17.36%,總糖13.50%,總酸1.06%,維生素C含量1618.00mg/kg,果實硬度13.7kg/cm2。果實在室溫下,后熟期15~20d,貨架期30d左右,在0℃條件下可貯藏5個月左右。
該品種在陜西秦嶺北麓及關中平原獼猴桃產(chǎn)區(qū),生長較旺盛,樹勢強健,萌芽率85.7%,每個花序有3朵花或單花,花枝率80.0%,以中長果枝結果為主,從基部第2~3節(jié)開始開花坐果,每枝果枝結果3~5個,在良好授粉條件下,坐果率可達95.0%,第5年進入盛果期,單產(chǎn)30t/hm2以上??剐詮?,抗?jié)儾∧芰^強。
在陜西地區(qū),“華優(yōu)”3月中旬萌芽,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花,9月中旬果實成熟。
該品種適配雄株為“秦雄401”,雌雄株配置比例8:1,定植密度每公頃為840~1334株,株行距(2.5~3)m×(3~4)m。需疏果,謝花后10d第一次疏果,謝花后30~40d第二次疏果。適宜大棚架或“T”形小棚架栽培。冬季修剪宜采用“多芽少枝”修剪技術修剪。
7、楚紅
(1)品種來源
“楚紅”是湖南省園藝研究所于1994-2004年從野生自然居群中優(yōu)良株系選育,2004年9月通過湖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現(xiàn)場鑒定,并定名為“楚紅”,于2005年3月通過湖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品種登記。
(2)品種特性
“楚紅”果實長橢圓形或扁橢圓形,中等大小,平均單果重70~80g,最大單果重121g;果皮深綠色,果面無毛。果實近中央部分中軸周圍呈艷麗的紅色,橫切面從外到內(nèi)的色澤是綠色-紅色-淺黃色,極為美觀誘人。果肉細嫩,風味濃甜可口,含可溶性固形物平均16.5%,最高可達21%,含酸量較低,為1.47%,固酸比11.2;香氣濃郁,品質上等。果實貯藏性一般,常溫下貯藏7~10d即開始軟熟,15d左右開始衰敗變質。生產(chǎn)上宜采用冷藏,在低溫冷藏條件下可貯藏3個月以上。
該品種植株生長勢較強,萌芽率為55%,成枝率95%以上,花為單花,少數(shù)聚傘花序,結果枝率為85%左右,果實著生在結果枝的第2~10節(jié),每枝結果枝坐果3~8個,平均坐果6個,坐果率在95%以上。開始結果早,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嫁接苗定植后第2年結果,第3年平均株產(chǎn)18kg以上,第4年平均株產(chǎn)32kg左右。
“楚紅”宜選擇夏季冷涼(7-8月月平均氣溫在27℃以內(nèi)),濕度較大的區(qū)域栽培,以湖南省園藝研究所選育的“楚源M4”或“楚源M5”作為授粉品種,雌雄比例以(5~8):1為宜。宜采用“T”形架或大棚架,單主干雙主蔓樹形,冬季修剪時應選留直徑1cm以上的健壯枝作為結果母蔓,并適當短剪20%~40%,冬季修剪宜采用“多芽少枝”修剪技術修剪,更新枝適宜長放,同時對多年生結果母蔓回縮更新。
8、晚紅
(1)品種來源
“晚紅”是由陜西省周至縣獼猴桃試驗站選育的中華系獼猴桃株系,是自然雜交實生后代。
(2)品種特性
該品種果實長圓柱形,縱徑7cm,橫徑5.5cm,單果重110~140g,果面茸毛稀,易脫落,果皮綠褐色,成熟保食時果肉黃色或綠黃色,質細多汁,味濃香甜,口感極佳,果心周圍具紅云(紅心果),可食,可溶性固形物20%,總糖11.96%,總酸1.36%,維生素C含量132mg/kg。
該品種1年生枝青褐色,節(jié)間5~6cm。結果枝平均結果4~5個,結果早,易豐產(chǎn)。葉片正面深綠色,背面密生灰白色茸毛,橢圓形,葉尖突出,縱徑15cm,橫徑16cm,芽頂圓形開放,內(nèi)密生褐色鱗片。
3月中旬展葉現(xiàn)蕾,4月中、下旬開花,花期4~5d,果實10月上旬成熟。采收后果實在室溫下可存放70d左右,在0℃條件下可貯存5~7個月。冬季修剪宜采用“多芽少枝”修剪技術修剪。
9、翠玉
(1)品種來源
“翠玉”是湖南省農(nóng)科院園藝研究所從溆浦縣龍莊灣山區(qū)野生獼猴桃群體中選育而成,1994年由當?shù)厝罕妶髢?yōu),代號為“良美1號”。湖南省園藝所采集接穗高接評價,經(jīng)多年觀察鑒定和品種比較區(qū)域試驗,于2001年通過湖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登記,正式命名為“翠玉”。
(2)品種特性
“翠玉”果實倒卵形,平均單果重85-95g,最大單果重129g,果皮綠褐色,成熟時果面光滑無毛。果肉綠色,果肉致密,細嫩多汁,風味濃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4.5%~17.3%,最高可達19.5%;果肉營養(yǎng)豐富,維生素C含量930~1430mg/kg,品質上等。果實耐貯藏,常溫下(25℃左右)在不經(jīng)任何處理的情況下可貯藏30d以上,低溫下可貯藏4~6個月。
該品種植株樹勢較強,萌芽率為79.8%~82.6%,成枝率100%?;ǘ酁閱位?,少數(shù)聚傘花序,成花能力強,果枝率95%以上,結果早,以中、短果枝結果為主,果實一般著生于果枝基部2~6節(jié),坐果率在95%以上,結果枝平均坐果數(shù)3.5~4.6個,豐產(chǎn)性好,定植第2年普遍開花結果,盛產(chǎn)期株產(chǎn)可達32~35kg。
一般3月中旬萌芽,4月底至5月初開花,10月中、下旬果實成熟(可溶性固形物≥17%)。
“翠玉”抗逆性強,抗高溫干旱、抗風力均強,適宜在海拔400~1200m的丘陵、山地種植,宜在坡度10~15的丘陵、山地建園。架式以大棚架或“T”形棚架為宜,冬季適當重度修剪,多保留直徑1cm以上的中庸結果蔓,對多年生結果母蔓及時回縮更新。授粉品種“磨山4號”,雌雄株比例(5~8):1,種植密度株行距3m×(3~4)m。
10、武植3號
(1)品種來源
“武植3號”是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選自1981-1982年全國野生獼猴桃資源調查中的優(yōu)株,母株于1981年選自江西武寧縣的野生自然居群,原代號“武植81-36”,并連續(xù)三年在當?shù)剡M行了果實品質、開花習性、結實與產(chǎn)量以及自然環(huán)境下生長條件等的觀察。后續(xù)采集接穗進行嫁接繁殖,并在武漢植物園育種圃以“武植3號”進行中試,經(jīng)多年在華中、華東、華南12個省份的試驗站或果園進行了廣泛適應性評價研究,于1987年10月通過湖北省科委品種認定,2006年通過國家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良種編號“國S-SV-AC-017-2007”。
(2)品種特性
“武植3號”為四倍體,果實大,橢圓形,果皮薄,暗綠色,果面茸毛稀少,果頂基部平。平均單果重80~90g,最大單果重156g。果肉綠色,肉質細膩,質細汁多,味濃而具清香,果心小,維生素C含量2750~3000mg/kg,總酸含量0.9%~1.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15.2%,總糖6.4%,品質上等。果實耐貯藏,采收后20d后熟。該品種耐高溫、適應性強,在我國南緣獼猴桃栽培區(qū)的廣東和平縣表現(xiàn)良好,平均單果重106~115g,果實含可溶性固形物15%~17%,總糖8.4%~8.9%,有機酸0.8%~0.9%,維生素C含量1250~1760mg/kg,果實7月下旬至8月初成熟(黃春源等,2010)。
該品種樹勢強壯,花為聚傘花序,常為3小花,易成形,結果早,果實著生在結果枝1~8節(jié),平均每果枝坐果5.65個,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結果枝率為69%~95%,嫁接苗定植后第2年開始結果,單株產(chǎn)量4.5kg,第3年平均株產(chǎn)12.5kg,第5年進入盛果期,產(chǎn)量高達33t/hm2,且連年高產(chǎn)。很少發(fā)生病蟲危害,抗旱性強,在連續(xù)干旱缺水的條件下,也很少見到有葉片焦枯脫落情況,是一個綜合性狀好的優(yōu)良品種。在海拔600~1000m的地區(qū)種植,果皮會變厚,果實耐貯性好,風味更佳,果實增大等,其優(yōu)良性狀表現(xiàn)更好。
在湖北武漢地區(qū),3月中旬萌芽,4月底至5月上旬開花,9月下旬果實成熟,12月落葉。
該品種適宜栽培區(qū)域廣,宜以“T”形架或大棚架栽培,培養(yǎng)為“一干兩蔓多側蔓”標準樹形,冬季適當重度修剪,及時更新復壯。授粉品種“磨山4號”,雌雄比例(5~8):1,種植密度株行距3m×4m,每公頃種植840株。
11、早鮮
(1)品種來源
“早鮮”(“贛獼1號”)是1979年由江西省農(nóng)科院園藝研究所從奉新、修水兩縣交界處的野生群體中選育而成,其母株生長在海拔高度630m的地方,原代號“F.T.79-5”,1980年嫁接,1985年鑒定命名為“早鮮”,后經(jīng)進一步的選育和中試,于1992年通過江西省級品種審定,更名為“贛獼1號”。
(2)品種特性
“早鮮”果實圓柱形,整齊美觀。果皮綠褐色或灰褐色,密被絨毛,絨毛不易脫落或脫落不完全。果實較大,平均單果重75.1~94.4g,最大果重150.5g。果肉綠黃或黃色,質細汁多,甜酸適口,風味濃,有清香。含可溶性固形物12.0%~16.5%,總糖7.02%~9.08%,有機酸0.91%~1.25%,維生素C含量735~978mg/kg,果心小,種子較少,品質上等。果實較耐貯藏,易運輸,在江西室溫下可存放10~20d,低溫冷藏條件下可貯藏4個月,貨架期10d左右。
該品種植株長勢強,萌芽率51.7%~67.8%,成枝率87.1%~100%,以短果枝和短縮果枝結果為主,花多單生,著生在果枝的第1~9節(jié),坐果率75%以上。嫁接苗定植第3年開始結果,第4年生樹產(chǎn)量達7.5t/hm2以上。該品種對土壤適應性較強,能在低山和平原地區(qū)栽培,但抗風性較差,抗旱能力較弱,有采前落果現(xiàn)象。
一般3月中旬萌芽,4月中、下旬開花,9月上、中旬成熟。
該品種在栽培上應注重園地選擇,選擇地下水位低(離地面1.2m以上)的地塊建園,需栽種防風林,架式采用大棚架增強抗風,夏季及時摘心和綁蔓,防止風害,果實附近的葉片摘除,防止果實受風害與葉片摩擦產(chǎn)生機械傷。定植密度每公頃840株,株行距3m×4m。
12、魁蜜
(1)品種來源
“魁蜜”(“贛獼2號”)是江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1979年選自江西省奉新縣澡溪鄉(xiāng)荒田窩的優(yōu)良單株,原代號“F.Y.79-1”,母株所在地海拔高度900m,于1980年采枝條嫁接繁殖,經(jīng)觀察鑒定和區(qū)域試驗。1985年鑒定命名為“魁蜜”,后經(jīng)進一步的選育和區(qū)試,于1992年通過江西省級品種審定,更名為“贛獼2號”。
(2)品種特性
“魁蜜”果實扁圓形,平均單果重92.2~106.2g,最大果重183.3g;果肉黃色或綠黃色,質細多汁,酸甜或甜,風味清香,可溶性固形物12.4%~16.7%,總糖6.09%~12.08%,有機酸0.77%~1.49%,維生素C含量1195~1478mg/kg,品質優(yōu)。果實耐貯性較差,貨賀期短。
該品種植株生長勢中等,萌芽率40%~65.4%,成枝率82.5%~100%,花多單生,著生在果枝的第1~9節(jié),多數(shù)為第1~4節(jié),結果枝率53%~98.9%,以短果枝和短縮果枝結果為主,平均每果枝坐果3.63個,坐果率95%以上,栽后2~3年開始結果,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4年生單產(chǎn)達9t/hm2以上。
一般3月中旬萌芽,4月下旬開花,10月上、中旬果實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
該品種抗風、抗蟲及抗高溫干旱能力較強,在海拔較高和低丘、平原地區(qū)均可種植,對土壤要求不嚴格,耐粗放管理,以中短果枝結果為主,適宜密植和喬化栽培。但由于果實耐貯性較差,不宜在交通不便、又無良好貯藏條件的山區(qū)大面積栽培。
13、金豐
(1)品種來源
“金豐”(“贛獼3號”),是1979年江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選自江西省奉新縣石溪鄉(xiāng)紅頭山,海拔高度1050m,原代號“F.T.79-3”,于1980年采枝條嫁接繁殖,經(jīng)初選和決選,1985年鑒定命名為“金豐”,后經(jīng)進一步的選育和中試,于1992年通過江西省級品種審定,更名為“贛獼3號”。
(2)品種特性
“金豐”為四倍體,果實橢圓形,整齊一致。果皮黃褐色至深褐色,密被短絨毛,絨毛易脫落。平均單果重81.8~107.3g,最大果重163g。果肉黃色,質細汁多,甜酸適口,微香,含可溶性固形物10.5%~15.0%,總糖4.92%~10.64%,總酸1.06%~1.65%,維生素C含量895~1034mg/kg。果心較小或中等,品質中上。果實較耐貯藏,室溫下可存放40d。
該品種植株長勢強,萌芽率中等,49.4%~67.0%,成枝88.0%~100%,結果枝率90.1%~93.5%,平均每果枝坐果3.7個,花單生及聚傘花序兼有,坐果率89.3%~92.9%,以中、長果枝結果為主,果枝連續(xù)結果能力強,結果早,嫁接苗定植第2~3年開始結果,4年生樹株產(chǎn)24kg??癸L、耐高溫干旱能力很強,適應性廣,是較好的制汁、鮮食兼用的晚熟良種。適宜在海拔較高和低丘平原地區(qū)栽培,海拔較高處果實品質更優(yōu)。宜采用大棚架或“T”形棚架,授粉品種是“磨山4號”,冬季適當重剪。
一般3月上旬萌芽,4月下旬開花,10月中下旬果實成熟。
邵陽創(chuàng)興農(nóng)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
網(wǎng)址:m.supertech.cc
電話:15842996878
13467797333
地址:湖南省隆回縣小沙江鎮(zhèn)藥市街東路